前文已经介绍了利勃海尔的这款大吨位起重机中坚力量LTM1750-9.1:
今天我们来看WSI推出的1/50比例模型,本次测评模型为利勃海尔标准黄涂装,WSI产品编号52-2019 / 54-2008。
内部是泡沫盒,四面用塑料圆帽扣紧上下层,有顶面、底面提示文字,以及车头方向箭头。附一本模型组装说明。
打开,拿出来检查,包装非常完好,经历了快递运输和各种可能的颠簸,扔箱子,仍然保持无损,包括容易出问题的底盘,上车驾驶舱,车灯,等凸出部件,都保护的非常好。
开搞之前先看底盘吧,所有轴线带弹簧避震,所有轴线本轴转向联动,2、3、5、6四个轴是驱动轴。
这两张图是各轴独立转向示意,有些轴比较接近,转向的时候互相有点影响。
后支腿的撑脚安装,这个插销插上去之后是有一定的紧的,可以较好的防止插销随意滑落
长插销为支腿转轴,螺丝为固定支腿的液压臂,长插销滑入顺畅,螺丝拧入非常轻松
而后是上车动力单元和配重托盘了,通过两个螺旋结构,放下两个吊杆,和托盘用螺丝相连
而后挂到上车尾部,当然先把驾驶室放到前部工作位置;上面的半圆挂钩,很容易挂住,然后下面的孔内插入插销即可。设计很好,没有出现很难安装的位置,插销插入也非常顺滑。
配重托盘,除了每侧三个可放出的支点外,上面留有六个孔,供摆放单堆或双堆配重块的时候使用。
直接放上去待装,切合度非常好,需要大家小心一下Y系统的两根细细的“辫子”不要压住不小心压弯或者折断。同时,将Y系统头部的液压拉出来一些,便于后续拧螺丝。
用到长短两种螺丝,长的是Y系统头部,短的是Y系统液压。螺丝顺滑,轻松拧入。
这里和说明书有所不同。按照说明书,“辫子”末端在吊臂底部的连接处是预装好了小接头,然后直接“click!”卡入即可。
实际,这个小接头出厂时预装在了“辫子”下段的配件上,需要自己拧螺丝。这个动作需要精细一点,因为边上的步道栏杆容易碰到。
将Y系统的“辫子”的前后部分连起来,这里WSI设计了只需要卡入即可,无需拧螺丝,很方便:
升起主吊臂了。双液压油缸,通过现在比较主流的内六角螺丝拧入来辅助固定液压伸出长度,这相比N年前AC500那种全靠力气的做法好了很多。不过纯个人而言,对靠摩擦力心里不是特别有底气。。。想起WSI之前做nooteboom 的风机运输系统MWT时,液压可以在金属臂上打孔,然后插入pin的方式,当然会带来不太美观的结果,但我觉得更保险?
这是臂头的连接Y系统滑轮的连接组件。可以看出一头拧螺丝,一头是个洞,可直接卡入
慢慢伸出大臂,每节臂提供了三个固定卡位,一个较短,两个较长。
穿线过程略。这是最花时间最费时费事的环节,但这款LTM1750模型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几个原因:1、WSI用的线非常有韧性,穿过孔隙很听话;2、这款线有一定的粗,不容易到处随意乱窜;3、臂头的滑轮和上方的金属杆、以及和臂头结构的距离都比较近,考虑到线算比较粗,就不容易跑位;4、臂头后方没有金属杆,方便了线从背后向前穿出;
另外必须指出,我的穿线技术被反复锤炼有所提高,值得表扬。
挂上附件中提供的利勃海尔原厂黄色吊装横杆,初步看下样子:
接下来要伸出主臂,不得不转场了,工位太小太杂,很难拍摄这样较大尺寸的吊车(翻译过来就是比较懒,不想好好整理工位。。。)
不影响上车回旋,不过这位置应该只服务于行走模式中上车驾驶室绕在背后的状态:
这个位置应该装入附件中的上车工作照明灯,不过这个不太容易固定,放弃了
展开:
补充一些细节。驾驶室,做了不错的内构,没有马虎。车牌号直接是LTM1750的型号牌。
下车的动力部位。右侧那个斜的梯子我差点以为是运输中哪里掉进去的,想要不要抠出来。。。。请不要抠吧。。。
支腿,在伸出和未伸出的两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指示水贴。支腿很结实,的确可以做到轻松、稳定的把上车整个架起来。
上车驾驶室有不错的内部细节,雨刷、反光镜、小灯等也都不错,可以仰头,未放图。不过如果仰头的时候,请注意不要回旋,会碰到支腿。
上车主卷扬,以这个线的量来看,如果9股线,大臂全开,那么吊钩很难落到地面吧;当然一般玩家应该也不需要刻意那样。
咋回事?配重块没堆平啊! 你知道会出事故吗,一旦出事这上亿的东西就报废了!安全生产天天讲,怎么不上心呢!
展翅的Y系统,线缆拉出收紧都很顺滑,上面的涂装水贴也都很清晰
总之,以个人观点,看了下也基本是圈内好友们的一致观点,这款WSI推出的LTM1750模型,是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好东西。
提醒模友:
因为吊绳够硬,带来了穿线的便利;但也要注意,收放吊钩的时候,吊钩千万要有一定重物拉着。我只偷懒穿了5个来回,如果9个来回,以吊绳的硬度,比较容易出现个别线索拉起紧密,而其他线索变得松松垮垮,出现线索跑位甚至互相卡住的情况。
吹毛求疵的建议厂商:
这款LTM1750的组装还是非常便利的,说明也很详尽。而且不同部位和步骤的螺丝,努力用了不同的长短、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设计(例如中间一段有没有螺纹)来区分,这都非常好。不针对此款,对所有较多组装的模型,如果想做到尽善尽美,是否可以:(1)提高说明书有关配件清单页的配件图片印刷精度;现在总觉得略模糊。或者把所有螺丝,单独拍一张放大清楚。(2)乐高对一些不同的圆柱或连杆,在对应步骤有1:1的图样,直接拿部件在说明书上比较一下就知道不会拿错。如果有可能,对所有螺丝也可以单独有一张1:1或者在一起可以清晰分辨大小的图片,更加便利装配。
我觉得一款好的大吨位起重机模型,除了所有模型都应该有的特征,其他还应该具备:
1、伸缩臂很直,手感硬度可以,之前某款据说可能也是为了仿真吧,吊臂伸出有些弯,而且明显材料偏单薄。这款1750没有出现这个状况。
2、在细节方面的平衡。细节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东西;厂家需要针对市场判断可接受的模型定价,来确定投入多少细节方面的支出。同时,厂家还必须考虑模型不可避免的运输颠簸问题;过度精细带来的损坏比比皆是吧。。。对花了钱却开箱看到一些精细结构断裂的模友简直是灾难性的。大吨位模型本来就有相当的自重,运输颠簸内部压坏更加需要考虑。
3、吊钩穿线便利。这一点主要看吊绳材质,以及滑轮部分的结构设计。
至少以上三个方面,本款LTM1750模型都可以打出非常高的分了。而且,作为一款实车非常流行的型号,模友们尽管攒钱吧,主流涂装,冷门涂装,相信WSI会不断推出,满足大家的收藏需求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