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 747 四十岁了!1969 年 2 月 9 日,航空史上一代传奇波音 747 首飞成功,开创了民航的宽机身时代。近 40 年来,波音 747 作为世界最大客机的王位一直不可动摇,直到 A380 在 2007 年 10 月投入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班服务,才恋恋不舍地把王冠交出。
1969 年 2 月 9 日,波音 747 首飞成功,开创了一个 40 年之久的传奇
在美国历史上,有“呼啸的二十年代”的说法,火爆的经济和高涨的人气使二十年代成为三十年代大萧条前华丽的闪光。对于航空技术来说,60 年代也是呼啸的年代,大跃进式的疯狂将超音速带入了民航。但由于油耗和噪音等原因,超音速客机的热潮像五分钟热度,来得猛去得快。图-144 只经过短暂的航线运行就撤出了航班服务,美国的 SST 计划的口气比力气大(三倍音速,200 座以上的容量),最终嘎然而止,只有协和式惨淡经营了 30 年。
另一方面,美国空军在 1963 年启动巨型运输机 CX-HLS 计划,要求新一代运输机的最大载重达到 80 吨以上,载重 52 吨时航程达到 9,200 公里以上,大大超过刚开始服役的C-141 的能力上限。波音、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最终获得资格竟标,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获得对发动机的竟标资格。
波音的 CX-HLS 方案,日后成为波音 747 的基础
洛克希德的 CX-HLS 最后入选,日后成为 C-5“银河”式运输机
首尾可对穿装卸是 CX-HLS 的重要要求,不对穿装卸时,也可以从两端同时装卸,装卸速度加倍。人们正在从大开的艏门登机参观,尾门的“蚌壳门”已经向两侧大开,但尾跳板被机翼挡住了,看不见
CX-HLS 明确要求可以从机头到机尾“对穿”装卸,便利机动车辆的上下。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波音、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都把驾驶舱移到机舱天花板以上,以容纳机艏门。道格拉斯在机身以上设计了一个战斗机座舱一样的驾驶舱,洛克希德则是从高置的驾驶舱后拉出一条和机舱平行的长长的机脊,一直延伸到垂尾,这也作为上单翼的安装点。波音则取两者的折中,大大加大道格拉斯的机顶驾驶舱,但没有像洛克希德一样一直延伸到垂尾。洛克希德最后赢得竟标,推出 C-5“银河”式运输机,至今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军用运输机。
在波音还没有落选的时候,泛美总裁胡安·特里普(Juan Trippe)已经看到了机会。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代表国家的航空公司,容许在飞机上使用国旗标识。对于美国来说,只有泛美还接近这个称号,泛美之后,再也没有一家美国航空公司可以号称代表美国了。特里普的远见是传奇性的,在 30 年代,他就一手促成查尔斯·林白的历史性的跨越大西洋的单飞。60 年代民航客运流量急剧增长,预计涨势将持续到至少 70 年代,波音 707 一级的客机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即使加长 707 也很快就将不能满足需要。特里普大胆地向波音建议,将波音的 CX-HLS 方案改成大容量远程客机,用空前的低票价、高运能、大航程抢占正在迅速扩展的越洋民航市场。波音有意将落选的波音 CX-HLS 改进用于方兴未艾的民航货运,两家一拍即合,特里普当场拍下 5.25 亿定金,订购 25 架。这就是波音 747 的开始。
年青时的胡安·特里普还是一个小帅哥呢,他在 30 年代曾买下中航(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经营中国国内航线
特里普促成了林白的跨大西洋不着陆单飞,这是航空史上里程碑式的举动。这是特里普和林白在一起
开辟迈阿密航线时的留影,从左到右:格兰·寇蒂斯(航空先驱),贝蒂·特里普(特里普夫人),安·林白(林白夫人),查尔斯·林白,机长 Edwin Musick,胡安·特里普
这家伙正在盘算他的全球帝国呢